信用时代的序曲
- 资讯
- 2024-11-27
总有人唱衰BTC。但是,我们来深入分析一下。一个完全自发组织的软件工具,一个十几年从不宕机,几十亿次交易,不出一次差错的金融系统。一个将数据库以及源代码开放给所有人,经历过各种各样黑客,技术,政治,金融攻击,迄今为止屹立不倒的体系。一个没有打任何广告,最初由几十个人参与,发展到今天几千万人参与的巨大体系。稍微懂一点技术的人,从以上描述中都可以得出来一致的结论。这是人类工程学史上的一个奇迹。
这样的技术,是完全有机会成为人类发展的下一个发动机核心的。
坚信这一点,并且试图去对区块链技术进行深度理解,寻找到他对未来的意义,这是我们持之以恒的努力。并且,我们认为我们已经看到了海平面上新大陆的雄峰。
如果说人类从大航海时代,到理性时代,到技术时代,再到信息时代,有着这么一个不断演进的规律,那么我可以说,人类的下一次时代,将是建立在区块链技术之上的信用时代。率先找到新时代航路的人,将成为哥伦布。每一个在探索新的时代道路上前驱的勇士,都将获得属于自己的财富与荣耀。
信用时代里,最大的财富,将是积累在区块链上,可以映射到全球的信用。大部分建立信用的外部工具,都将不再需要(高大的总部大楼,豪华的办公室,拥挤的中心城市......)一个交易,可以在双方不见面的情况下,瞬间完成。社会会更加和谐。欺诈获得的利益,将少于信用损失造成的影响。欺骗将不再有利可图。
在信用时代里,一个中国人,可以轻松购买一个位于南美洲的基础产权(如森林,牛,等等)同样,其他国家的人,也可以购买位于中国的基础资产。而不再需要金融企业进行一层层的封装,一层层剥削。责任和权力界定十分清晰。任何人的违法行为都将在区块链上直接追溯到责任人而无法抵赖。
由于区块链对经济学三美神:资产确权,人群规模,交易能力,全部带来了空前的飞跃,因此在新的时代,人类社会的财富将产生百倍以上的提升。同时人类将继巴别塔之后,又一次具有了共同搭建通天之塔的能力。而这个能力所需要的语言,是数学,是神给人悄悄在天空中留下的秘密。是巴别塔的恶作剧之后留下的真正密钥。基于共同的数学语言建立巴别塔,是神所暗许的。
随着区块链技术而来的信用时代,必然也将是建立在分布式的逻辑之上。除了非常有必要的业务以外,大部分的业务都将呈现分布式的形式。传统中心化办公的工作模式,将会被分布式的办公逐渐取代。人们会有更多的生活的空间,更高的工作效率,更幸福的人生。
在信用时代,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政府和人民完全形成共赢结构。政府将不再是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中的所谓最小的恶,而成为构建社会信用的重要张力支柱。通过维护信用社会的各种秩序,源源不断地向体系输送着有效的信用。
政府将进一步由管理型走向服务型,支出更加透明,服务更加及时,精准。
当然,和任何社会一样,这种建立在信用超导体上的社会也必然出现他的问题,这个问题也丝毫不亚于其他社会产生的问题,诸如资本的垄断问题,法律的跨国界管制问题,但是,随去中心化理念的贯彻,相应的问题也会小很多。
在信用时代早期,中国会有巨大的优势。
西方国家几百年已经建立完善的信用体系。这对于西方国家是优势,但也势必成为信用时代社会体系转向的巨大阻力。而中国相应并没有完善的信用体系,因此,转向遇到的阻力,也将小很多。
其次,在信用时代的社会进步的核心,不再是技术,而是交换。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人口基数,同时中国人拥有最强的赚钱驱动力,因此,将会首先在区块链上进行大规模的信用积累。这种信用积累,将成为马太效应,成为中国的巨大先发优势。
第三,区块链清晰的责权追溯在某种意义上,将对政府是一种制约,同时也是一种保护。一种通过技术手段,将权力制约起来的方法。一旦没有了任性的权力,中国社会迸发出的活力,将是其实未有的。
当然,正如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给西班牙带来了巨大的先发优势一样,先发优势所带来的巨大利益,无穷无尽的黄金,却仅仅给西班牙带来了80年的霸权。由盛而衰的变迁是如此的迅速不禁让人感慨。
封闭,傲慢,笃信武力,以及巨大财富所带来的价值观扭曲,可能是他们迅速败亡的重要因素。傲慢到极致,西班牙竟然和葡萄牙通过“托德西里亚斯条约”瓜分了欧洲以外的整个地球。真正实现了为人类指明了发展的方向。可惜赚取了一半世界的财富的西班牙,在不到100年以后,彻底战败。无敌舰队早已灰飞烟灭,只留下曾经瓜分世界的条约,成为后世永恒的笑柄。
这之后的昂撒体系,秉承虔诚,公正,勇敢,法制的理念(有时候行为会有偏差。但是价值观并没有动摇)跨越了蒸汽时代,电气时代,硅时代,以及信息时代,在信用时代,第一次遇到有可能被超越的挑战。但是后来者能否抓住,能否保持,就是民族智慧,价值谱系选择的一次大考了。甚至,我坚持认为,这是人类社会的时代,而不是某一民族的优势。希望中华民族在这一次变换中,创造出和自身民族人数相当的成就,真正成为一个伟大的民族。
本文链接:http://www.bqcjw.com/read/410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