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为止 DAO靠什么盈利?
- 资讯
- 2024-11-19
原文标题:《 目前为止,DAO 靠什么盈利? 》
原文作者: Samantha Marin, Quorum
原文编译: RR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老雅痞
把 web3 想象成你的高中。
DeFi 是微积分高手、拥有图形计算器的统计学大师和外向型体育运动员的归宿。
NFT 是艺术青年、戏剧明星、乐队和管弦乐队成员去的地方。
DAO 是所有的历史和文学书呆子的去处。(我就是其中之一。)
事情变得有趣了。
从日常的角度来看,对于 DAO 领域的历史和文学爱好者来说,DAO 的工作可能相当有趣。你可能会在一个会议上看到一个古代苏美尔人的 Zigguart 占据了整个幻灯片屏幕。你可能开始在推特上谈论狩猎采集社会。你可能会在论坛上用哲学和理论而不是公认的商业最佳实践来支持你的想法。
对我来说,在 DAO 领域中穿梭是一种丰富的智力体验。作为一名曾经的文科大学生,我可以整天谈论理论和思想。我曾就一部晦涩的莎士比亚戏剧中的一句话写了数千字文章。我喜欢这些东西。
但是…即使是英语专业的我也会开始思考我们所做的事情的可持续性、盈利性和商业性。尤其是当我看到硅谷因为经济衰退而裁员时。
感觉 DAO 走出了一种基于学术的、热爱理论的思维模式。这并不是一件坏事——它只是意味着我们需要在赚到足够的钱来支付贡献者并继续保持下去时发挥创造力。
在这个高度金融化的领域,大多数 DAO 都没有盈利,这是一个巨大的悖论。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永远不会盈利,或者他们不能作为有效的企业运作。但这确实意味着我们需要摆脱一些旧的观念,即成为一个成功的企业意味着什么,以及 DAO 需要什么来支持其核心团队。
似乎将Token作为自己产品,并仅仅依靠「 Token 上涨」来支付贡献者的 DAO 已经过时了。但当涉及到其他融资模式时,DAO 就会陷入僵局。他们并没有真正推出产品(还没有)。他们有时会提供服务,但这大多是在 Web3 内。他们不大谈论商业策略或利润和损失。
这常常让人觉得我们生活在一个与企业运作方式不同的现实中。
当然,这不全是钱的问题。但是…当你拥有一支熟练的贡献者队伍,将他们至少 70% 的工作时间奉献给组织 (让我们现实一点……web3 中有人只做一个项目吗?),金钱是我们不能忽视的一个巨大问题。
我认为这种对公然赚钱的恐惧部分来自于我们在 web2 中看到的纯粹贪婪。平台垄断、个人数据的销售、亿万富翁。那里的一切都变得很恶心。而在 web3 中,我们想要净化我们自己。
我们在这里是为了退出,而不是选择重新加入。
但如果我们不认真对待赚钱的问题,DAO 将是一个非常短暂的实验。
受到 Orca twitter space 和 Hasu 深入挖掘 DAO 盈利能力的 I Pledge Allegiance 章节的启发,我正在分析 DAO 将商业意识和 DAO 意识结合起来的方式。
接受艰难的决定,服从大局
在 web2 商业世界中,要想获得稳定的利润,通常意味着你要对发布的产品、雇佣的人、解雇的人、如何使用赛道资金以及公司的发展方向等问题毫不留情。(虽然这些无情的决定并非在所有 web2 组织中都是如此,但它们肯定是污点)。与 web3 的开源、公共产品和正和精神相比,这感觉很集中,也很不对劲。
但是,为了建立一个持久的业务,这些决定需要在某个时刻做出。除非你非常幸运,否则我认为你需要做出许多艰难的决定才能获得真正且可持续的收益。
对于 DAO 来说,硬式决策是艰难的,因为通常需要妥协才能将提案付诸表决,而妥协通常不是一个硬式决策,而是一个「双方都有点高兴,但也有点生气」的决定。
DAO 如何接受「服从大局」,即不管双方同意不同意,选择一条前进的道路,而不是绕着圈子寻找不存在的妥协?尤其是当推进某件事需要通过率和投票门槛时?
一种方法是将大多数决策保留在负责 DAO 的资金和关键反馈的小团队内部。然后,让少数决定通过投票程序——但这些将是需要认真辩论和讨论的大项目。
将大多数决策保留在公会/团队/小团体层面是推动组织快速前进的好方法。但是,这些团队仍然必须服从较大的 DAO(成员、 Token 持有者、组织中的决策组) 以获得资金。
然后,你会得到这样一个金字塔:
然后,在 DAO 级别做出最艰难和最关键的决定,将主题和小问题保留在团队内部。这使得 DAO 可以专注于一些而不是很多硬式决策。
一旦决策必须在 DAO 级别做出,就会格外困难,因为这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达成共识。所以只应该保留最重大的决定。就像这个倒金字塔:
在 DAO 中处理硬式决策的另一种方法借鉴了 Teal 哲学:当组织面临生存威胁时,关键领导人可以大规模地使用建议流程 (向其他人征求关于某个想法的反馈和建议) 来制定解决方案。
让贡献者在这个问题上共同承担责任——在这种情况下,找到一条有利可图的前进道路——可以帮助激励新的领导者。
「当员工在危机中充分参与建议过程时,他们会被要求为艰难决策分担责任,并被信任会做出贡献。这是一种赋权,有助于组织发展。」
Reinventing Organizations Wiki, Crisis Management
简单地说,「我们需要找到一种方法,让我们在做 X 的时候赚到足够的钱来支付我们的核心团队 Y。我们该怎么做呢?」这是推动关于盈利能力的对话的有力方式。领导者将会出现,新的解决方案也将会出现。
拥有一位有远见的 CEO 并不是经营一家伟大公司的先决条件.... 拥有许多伟大的领导者才是。
web2 中有一个普遍的想法,即一个有远见的 CEO 是公司成功的必要条件。史蒂夫·乔布斯和苹果、比尔·盖茨和微软、埃隆·马斯克和特斯拉、马克·扎克伯格和 Facebook 都是被吹捧为精英中的精英的远见卓识者。web2 的商业领袖对 DAO 持怀疑态度是因为 DAO 缺乏那种单一的远见。
对我来说,这就像是说一个伟大的国家需要被君主统治才能发挥作用:我就是不买账。
公司是如此新的事物,以至于我认为,就公司的最佳实践和标准而言,我们仍然处于君权神授的阶段:我们充其量是在 14 世纪。
我相信,有远见的 CEO 的理念更多的是关于相关性,而不是因果关系。在我们这个复杂、不可预测的世界里,在一个由其他因素和动因组成的复杂网络中,几乎不可能把因果关系归于某一个动因。虽然这些首席执行官们在他们的技术和领导能力方面确实很有天赋,但我相信我们正在超越这个工作阶段,进入一个全新的、让位于民主的阶段。
对我来说,DAO 不是无领导的:它们有多个具有不同背景和经验的领导者。这些不同的领导者可以为组织的方向定下基调,而不是一个傀儡。
而且,只要他们被任务团结在一起,而不是被他们对任务的理解而分裂,这些领导人甚至可以领导 DAO 去完成一个比单一领导人能够领导的更大的使命。这就是「服从大局」发挥作用的时候了,推动组织朝着真正的目标前进必须优先于个人的自我和观点。
将这一点与盈利能力联系起来,关键是 DAO 要有一个真正的目标,领导者可以围绕这个目标聚集在一起。如果有许多以自我为导向的目的都在争夺资源,那么 DAO 将永远不会赚到足够的钱来继续支付其核心团队的费用。统一的使命对于盈利来说是必要的。
公共物品的理念有时会被应用到非公共产品的东西上……这阻碍了收入的产生。
使用加密货币在不征税的情况下为公共产品提供资金是加密货币领域最具革命性的想法之一。但并不是我们在加密货币中建立的所有东西都是公共产品。
我认为我们的很多公共产品精神都渗透到了 DAO 领域的所有事物中。
在 DAO 中,我们通过回避谈论如何赚钱来表现得像一个公共产品。我们不知道什么时候或如何进入对话,因为它感觉有些不对劲。当我们试图成为 Regen 时,这感觉太 Degen 了。而且,由于 DAO 吸引了许多像我这样喜欢辩论理论和思想的人 (同样,这并不一定是件坏事),我们可能会在一个论坛帖子上兜好几年圈子。
在最近一期的《I Pledge Allegiance》中,Hasu 谈到 DAO 通常会把他们的所有收益都送给 Token 持有者,而不保留任何 Token 来运营他们的业务并带来利润。他们希望这些 Token 持有者会通过成为积极的贡献者或参与治理来回报它们,但现实是,大多数 Token 持有者只是抛售了 Token 。
在这种情况下,在组织创建过程的早期,清晰地定义 DAO 的使命和在生态系统中的位置是至关重要的。DAO 是否构建了一个公共产品,并资助一个小型核心团队来维持它的运行?DAO 是否想要交付产品,赚取利润,并雇佣一个大型团队?在 DAO 中,尽早做出这样的关键决策非常重要。
尽管我们处于所有权经济中,用户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权力和所有权,但 DAO 需要在这与赚足够的钱来照顾其核心团队之间取得平衡。如果我们把每个 DAO 都当成公共产品,那么照顾核心团队这件事就永远不会发生。
「未来的工作并不一定很糟糕」——这是我在 twitter 上听到的最好的话
我在 Twitter Space 上与一些 DAO 服务提供商进行了交谈,那天我听到的最喜欢的一句话来自 Twali 的创始人 Cokie:「未来的工作并不一定很糟糕。」
因为现在,如果你想以全职 DAO 贡献者的身份谋生,那么不可否认,未来的工作会很糟糕。
您可能会在多个 DAO 之间跳来跳去,试图获取赏金并担任一系列角色。你正在处理协调噩梦和没完没了的会议。你正努力在一条职业道路上取得进步,而不是随波逐流。你要自掏腰包支付医疗保健费用,而且可能会难以获得购买房屋的贷款。
未来的工作不一定是这样的。这就是激励我每天不断努力使 DAO 变得更好的原因。
而盈利能力是其中的很大一部分。
我们这些文学和历史系书呆子会找到答案的。但如果我们不参考过去的企业、合作社、政府和公司,我们就无法弄清楚。
本文链接:http://www.bqcjw.com/read/40239.html